与此同时,广播电台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领导层积极推行媒体融合战略,全台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至新媒体领域。
老孙感慨到:“近年来,广告客户对电台的重视大减,很多客户直言不讳地说投放广告更多为利用我们的新媒体平台提升曝光度,而非追求广告播放时段的广播收听率。尽管我们一向以广播为核心,新媒体只是附加,但现在客户更看重这个‘附加品’。”
在这一过程中,于每个具体的参与者来说,必然面临着重重的危机,甚至阵痛时常袭来,不确定性的氛围笼罩在很多人的头上。
“前几年的一天,挺突然的,文艺广播频率忽然被解散掉了。”老孙回忆道,“当时大家都很懵,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在细细想来,好像也都有迹可循。”
转型之路,越努力越心酸2010年前后,电台领导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媒体这一新兴发展方向。然而,对于这个全新的领域,所有人都缺乏经验,只能边摸索边前进。老孙透露到,领导层明确要求开设各类新媒体账号。因此,当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崭露头角时,基层电台便迅速入驻。为了明确发展方向,内部团队多次展开研讨,但由于缺乏先。
的发展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广播电视台精简频道频率,关停、裁撤、降薪、失业的消息时常传来并引发关注。
在经历了最好的黄金时代,到危机四伏下的持续变动,对一名基层广电人来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我们与一位中年基层广电人展开了一场对谈。
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艺广播频率的解散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对于这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统媒体辉煌时期入行的媒体人而言,他们曾一度认为新兴媒体产品无法对传统媒体“正规军”的地位构成威胁。然而,当这场变革真正波及自身,大家才深切体会到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新媒体崛起的不可阻挡之势。